0%

【算法导论】二叉树的建立

基本概念:

有序树与无序树:若将树中的每个节点的各个子树都看成是从左到右有次序的,则称该树为有序树,否则为无序数。

顺序存储:从根节点起,自上而下,从左至右的方式对节点进行顺序编号,编号即对应为要存储的数组的下标。于是节点与数组元素就一一对应了。

满二叉树、完全二叉树、非完全二叉树的区别:

图1

二叉树的性质:

  • 性质1 在二叉树的第i层上至多有$2i-1$个结点($i≥1$)
  • 性质2 深度为k的二叉树至多有$2k-1$个结点($k≥1$)
  • 性质3 对任何一棵二叉树,如果其终端结点数为$n_0$,度为2的结点数为$n_2$,则$n_0=n_2+1$
  • 性质4 具有n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的深度为$\lceil \log_2n\rceil+1$或$\lfloor\log_2(n+1)\rfloor$。

二叉树建立的基本思想:依次从原数组中读取结点信息,建立一个新结点来存储这个元素信息。若新结点是第一个结点,则令其为根结点,否则将新结点作为孩子链接到它的双亲结点上。如此反复进行,直到数组元素全部读完为止。为了使新结点能够与双亲结点正确相连,并考虑到这种方法中先建立的结点其孩子结点也一定先建立的特点,可以设置一个指针类型的数组构成的队列来保存已输入结点的地址,并使队尾(rear)指向当前输入的结点,队头(front)指向这个结点的双亲结点。由于根结点的地址放在队列的第一个单元里,所以当rear为偶数时(注意根节点不是数组的第一个元素),则rear所指的结点应作为左孩子与其双亲链接,否则rear所指的结点应作为右孩子与其双亲链接。若一个双亲结点与两个孩子链接完毕,则进行出队操作,使队头指针指向下一个待链接的双亲结点。

具体算法如下: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39
40
41
42
43
44
45
46
47
48
49
50
51
52
53
54
55
56
57
58
59
60
61
62
63
64
#include<stdio.h>
#include<malloc.h>
#include<stdlib.h>

#define maxsize 10
typedef int datatype;
typedef struct node
{
datatype data;
struct node *lchild,*rchild;
} bitree;//二叉树的节点结构

bitree* CreatBitree(int* arrayA,int n);//创建二叉树(以顺序存储方式)
void preorder(bitree *p);//先序遍历算法
void midorder(bitree *p);//中序遍历算法
void postorder(bitree *p);//后序遍历算法

void main()
{
int arrayA[9]={0,1,2,3,4,5,6,7,8};//第一个节点没有用于存储数据,是为了方便计算
int n=sizeof(arrayA)/sizeof(int);

bitree *head=NULL;//初始化指向链表的头指针

head=CreatBitree(arrayA,n);//建立链表

}

bitree* CreatBitree(int* arrayA,int n)//顺序存储 建立二叉树
{
bitree *root;
bitree *queue[maxsize];//队列用于保存已输入节点的地址
bitree *p;
int front,rear;
front=1;rear=0;//指向队列的头尾
root=NULL;

for(int i=1;i<n;i++)
{
p=(bitree*)malloc(sizeof(bitree));//创立节点并赋值
p->data=arrayA[i];
p->lchild=NULL;
p->rchild=NULL;

rear++;
queue[rear]=p;

if(rear==1)//判断是否为输入的第一个节点
root=p;
else
{
if(i%2==0)//新节点为左孩子
queue[front]->lchild=p;
else//新节点为右孩子
{
queue[front]->rchild=p;
front=front+1;
}
}

}

return root;
}
坚持原创技术分享,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!